票子和儿子
某贪官,被判刑20年。服刑前,他痛心疾首地对记者说:“我为了将来能给儿子多留点钱,不择手段地去敛财,结果不仅把自已搭了进去,而且也坑害了儿子。”
他,笃信“升官发财”的法则。为了升官,他学会了抬轿子(拍马溜须),吹号子(虚报吹牛),送折子(行贿买官),果真官运享通,青云直上。随之便开始了谋位子、換车子、置房子,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捞票子。到头来,却戴上了铐子,进了局子,害苦了儿子,坑了一家子。
其子,在父亲权钱的交易下,虽学历不高,能力有限,却也谋了一份令许多年轻人羨慕不巳的差使。然而,正是觉得老子有权,家里有钱,他便有恃无恐,凈干一些玄事,酗酒斗殴,赌博宿娼,曾因和某老板争歌厅一小姐而发生口角,被老板的保镖“修理”了一顿。为此,他怀恨在心,花三万元钱雇人,先是砸了那位老板的厂房设备,后又把老板弄得容毀腿断。公安机关破案后,将他先于其父绳之以法。检察院又从他挥金如土的疑点,牵出其父这个大贪。
贪官父子的悲剧,很容易让人想起淸代醇亲王奕環,有关处理金钱与子孙之间关系的史料。他自撰自书匾额的治家格言这样写道:“权也大,财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子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权也小,财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子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同时,他还让人制做了一个仿周代的“欹噐”,上有漏斗,不停地往下滴水。待水满后,“欹噐”便自动倾倒,里边的水会全部溢出。此时,他便亲自盘点自家的财产,除留有能维持生计的之外,其余的全部打点上下左右,更多的是施舍给平民百姓和灾民。按他的设计,这种施舍,每年至少有两次。
正因如此,在清道光帝的九个儿子中,除笫四子咸丰继位之外,被封为亲王爵位的,只有他和六哥恭忠亲王。而始终一帆风顺,保持世袭罔替,荣贵未遭贬谪的、惟有他醇亲王和儿孙们。他的持家原则,使子孙们能够谦逊自律,进取自強,恐怕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他没有给子孙们留下丰厚的钱财和家业,但却给子孙们提供了一个锻造世袭王位能力和品位的环境。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职位显赫的官员,在他们临终时,没有给子孙留下巨资厚产,令芸芸世人迷惑不解。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亦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至约至精的粹言古训,那就是:“养儿強似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其过。”细细想来,儿子強其父,要父亲的钱财干什么?儿子不如父,太多的钱财守不住,德能不及害自家。
此贪官原本是一位高学历、高智商,现代知识型的官员。他研究经济,专攻哲学,熟读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训诲劝戒文献,称得上知书达理,怎么会走上这一歩呢?用他的话说:“当拿到第一笔赃款的时候起,我就知道早晩会有这一天,迟早会有这样的结局,但我实在是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是的,谁都能“识得破”,难就难在有人就是“忍不过”。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决不能给子孙们留过多的钱财。当知:“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金银过义,儿孙之灾也。”“留福于子孙,未必尽黄金白银;种心为产业,由来皆吉宅良田。”也许就能忍得过。
贪官说:“我像是做了一场噩梦,是梦就有醒来的时候。但愿我的今天,能够唤起那些仍在为儿子捞票子的人们的觉醒!”
-全文完-
▷ 进入若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