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596篇七十年的开会印象记
从小学起七十余年有各种各样的开会印象,可称多种多样甚至是变化万千、沧海桑田,名目也不一样,报告会、学习会、批判会、神仙会、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斗争会……等等五花八门。
儿时只有一年一度的4。4儿童节庆祝会。40年代初的事,在家乡的南寨广场。那时没有扩音设备,凭一个纸喇叭筒嚷嚷着,什么也听不见,仅能看见台上的讲话人嘴巴一张一合,听不见说些什么,他说他的,我们说我们的。
那时起就对开会印象不好,罗哩罗嗦什么嘛,害得我们总要站着,老师不管我们听不听报告,却不许我们坐下来。
五星红旗飘起开始会越来越多,那年代有句顺口溜叫做“国民党税多、共[chan*]党会多”。国民党税多是掏老百姓的口袋,特遭反感,是不满的口气。共[chan*]党会多不很碍百姓事,嫌烦而已,也就调侃和打趣而已。会多编成了顺口溜,可见会实在多。后来报纸上不断批评“文山会海”,也没有刹住此风。现在的会渐渐少下来,可是税的名却渐渐多起来,真是滑稽,走了个否定之否定的迂回之路。
细想只能说开会不很碍事,无需百姓掏口袋,其实还是碍事的,学生时代停下功课搞运动妨碍学习,工作后停下上班搞运动妨碍业务提高。
红旗飘扬的六十年里开会品种缤纷多彩,现在人们热衷“亮丽的风景线”这个词,就称作是一条开会的“亮丽的风景线”吧。
对开会的感受千差万别,有令人心旷神怡兴高采烈的,有令人心惊肉跳不能入眠的,有令人无可奈何打瞌睡的,有令人不耐烦而反感的。
最乐意的是50年代初,去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开完会后放电影。大光明电影票三角一张,省下的钱能买十个肉包子或半斤奶油花生米呢。所以就挺乐意,心甘情愿的去听报告。
哥哥就给过我开会入场券,让我不花钱看电影,只是听报告时候自己想自己的,总盼着报告快结束。有时投机取巧晚一些时间去,不听报告光看电影,可是一次电影提前开始放映就不让进去了,于是电影没看成白跑一趟。
这样好事日子并不长,后来听报告就没电影看了。“会多”与“税多”的区别也渐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会还是不算少,税却大大的多了起来,甚至比“税多”还要“税多”,历史拿人们开了个玩笑。
当时的电影内容一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一有毛主[xi]的镜头观众就马上鼓掌,甚至站起来鼓掌,真是热情澎湃,不像现在这样冷冰冰的毫无反应。
最不耐烦的会是传达文件会,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 b c d的一大堆罗列,觉得政策又不是我们掌握,何必浪费大好光阴。
最令人心惊肉跳的是批斗会,比如反右派与文革中的批斗会,站稳立场、划清界线、态度鲜明、踊跃发言多么难呵,日日夜夜一同学习一同工作的同学同事,哪放得下面子大吼大叫的,至于担心哪天自己也轮上被批被斗,被别人同样的大吼大叫,一想起就更是战战兢兢、心惊肉跳。
不是叫做“风景线”吗,文革年代开会还有个特点就是念毛主[xi]语录,遇主持人还没到便有人掏出红小书带领大家念语录或者唱语录歌,这更是一道现在看不到的风景线。有时安排座位还分成班组,便各念各的比赛,一阵阵的郎朗声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看过一首调侃会议的《开会铭》挺有趣的,影影绰绰的记不清了,根据几十年的亲身经历分成十种会议类型,仿《开会铭》的四言格式编造了“开会铭”五首,作个凑趣和插科打诨: 一
报告会与传达会:
八点开始,九点进行;先伸懒腰,然后坐定。
谈笑风生,无需拘谨;香烟缭绕,品品香茗。
去去来来,轮流屙尿;有人呵欠,有人睡着。
心神不定,时时看表;会议一散,抬腿便跑。
二
表彰会与庆功会:
红旗飘扬,歌声嘹亮;喊着口号,排队入场。
会场敞亮,锣鼓敲响;声势宏伟,一派壮观。
会议一散,全都泡汤;功庆过了,事已办完。
功臣先进,已经表彰;以后如何,恢复平常。
三
批判会与批斗会:
轰轰烈烈,口号阵阵,无论是谁,六亲不认。
对敌斗争,立场站稳,深挖批透,批斗要狠。
立场不明,叫做右倾;会上发言,该大嗓门。
被批对象,低头不吭;弯腰驼背,忍气吞声。
四
学习会与读报会:
学习文件,人手一册,轮流郎读,互相推委。
东拉西扯,十分热烈,说正题了,却打瞌睡。
天天一样,总说那些;千篇一律,干燥无味。
眼睛乜斜,等着散会;铃声一响,立刻拔腿。 五
生活会与互帮会:
每周一次,走走形式;叫做互帮,提高认识。
无事生非,没事找事;彼此挑刺,就叫政治。
谈情说爱,理发穿衣;个人隐私,不能逃避。
吃喝拉撒,鸡毛蒜皮;这个政治,是讨没趣。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