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清的辽水流向远方……辽河小虾

发表于-2012年03月19日 上午10:53评论-2条

清清的辽水流向远方……

------对大榆树中学教育理念的诠释

大榆树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日制中学,从前,学校就在古榆的树荫下,人灵地杰,可以说,这个学校人才辈出,到了二十一世纪,我校“相信学生 、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是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教育思想提出的,下面,就对“相信学生 、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这一现代化教育理念进行诠释。

一、 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开始。相信学生,就是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尊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是被老师关注的。这一教育理念,可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面,例如,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以前之分层次的布置作业,现在可以有一两个选作题,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即激励了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暂时后进生留有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后,会非常感激老师,更不会让自己的老师失望,他会付出行动来回报老师,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只有相信学生,学生才会亲近老师,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而学生乐于接受某一位老师的教育,自然也就会更喜欢这一科的老师,也就是“信其道亲其师”。 

大凡社会上的一切事情,其存在的主要原因,不是取决于它的外部即外部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在于它的内部即存在的可能性。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根本原因则在于人是可以教育的这种可能。否则,教育也就不会存在,无论外人的需要和愿望如何。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实,人的认识的能动性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在意识(欲望),是人这种生物体的一种固有特性。正是由于这种本能,才使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还曾经证实,教育的不同心态必然导致教育的不同结果:如果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反之,就会使学生变坏。可见,要教育人,首先必须相信人,即相信人是可以教育的,这应该成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不然的话,教育尚未开始即已宣告结束甚或预示着终将失败了。因此,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应该成为教育者始终不渝的信念。

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不仅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教育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首先,相信学生,是启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教育所触动的是学生的思想部位,即学生的心灵,心灵只能与心灵相通。情感需要同样的情感交换。相信学生是达到使学生相信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和必要心理氛围。“心有灵犀一点通”,信任就是师生思想相通的灵犀,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桥梁。否则,学生就会对老师紧闭思想的大门。教师任何动听的说教,只能是闭目塞听了。其次,相信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望是人生的动力和灯塔,说到底,人是为希望而生存、为希望而奋斗、为希望而发展的。正是由于受教育者为希望而学习和生活的愿望,为授教育者提供了从事教育的可能和途径。并由此产生了“期望”教育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司机所一贯倡导的一条教育原则。尊重,需要以信任为前提。当你对某人持有良好的信任心理状态时,便会自然的表现出尊重其人的精神和行为。不然的话,是很难勉强为之的。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对某人存有哪怕是疑惑的心理,就往往会导致“智子疑邻”的事端来。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尊重呢?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否相信学生也应该是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受教育者没有失败者,关键在于教育思想是否正确和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需要信任的心理气氛。教育,要从相信学生这个基本点出发。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信任之于理解的积极意义。信任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求真向善爱美的愿望。如果对学生不予信任,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愉快,师生之间自然会形成误解。因此,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信任学生,而且还要在其他许多方面要相信学生。不仅相信学生好的潜力,还要相信学生善的行为。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看管的对象,看作手脚“不干净”的人,那么就不可能有好的情感和态度对待学生,就容易对学生产生误解。

所以,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可以教育,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师,才能说: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 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不过理解的真义,在不同的教师那里的认知是不尽相同的。然而仔细想想,我们就可以看到理解学生的若干层次: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生理年龄特点,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心理年龄特点,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理解学生的现状和可发展程度,理解学生的特长,优点,缺点,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等具体内容。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发其努力奋进、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理解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道理很简单: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才能春风化雨,雨润心田,才能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信师亲道,勤学奋进,最终使教育成为成功的教育。如果离开了理解,教师就不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不会照顾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把握教育的真谛,相反只会从本本出发,照本宣科,教学无非是灌输知识,学生无非是规训的对象,学校无非是产品的加工厂,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冷漠的泯灭人性的活动。所以“理解学生,教在心灵”这句话可以说是真正揭示了教育的奥妙,把握了教育活动的真经。

理解学生,那么教师的责任感就比较强了,职业道德也比较高尚了。教育事业也变得崇高起来,今天的孩子生长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解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故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多了,容易形成宽阔的视野。这无疑是好的方面,但也容易给教师提出一些挑战,进而造成一些误解。在一些家庭里,儿童是“小皇帝”,得到了过分的宠爱,如果他们在学校里得到的关注减少了,就容易感到失落;另一些来自破裂家庭里的孩子在家中受到了情感伤害,更需要教师予以热情的关爱。一些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依赖性较强,难以适应学校“独立、自主”的学习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广大教师加强理解工作。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同时也要有丰富细致的情感。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做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教师理解学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心,就不可能认真对待学生,就不可能走近学生,也不可能了解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有什么好的情感,因而也就不可能理解学生,因为理解需要适宜的感情做基础。

理解学生同时需要教师关照学生的合理需要,适当迎合学生的需要。学生往往有一些正常的需要和合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压制,那么师生之间必然会产生隔膜。因此,教师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予以满足。这样,在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想法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理解学生,也遵循着理解的一般规律,它需要尊重,理解本身又是尊重的一个表征。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尊重学生,珍视他们,与他们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师不但能领受学生在接触新问题时的畏惧和踌躇,而且也能体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满意感;这样的教师不但能理解学生偶尔的淡漠和探索知识路径的渴望,而且也能理解学生为实现主要目标而做出的训练有素的努力。他还能体会到学生对干扰和促进学习这两个方面所诱发的个人感情,例如,同兄弟姐妹比高低,对权威的敌意,对个人的适当关心等”。总之,尊重学生,就能关心学生的关心,体验学生的体验,理解学生的理解。

理解学生有时需要讲究方法,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要真正理解学生,就要求进行换位思考。否则,理解学生就会出现障碍。然而换位又是那样的不容易,因为人们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己度人。特别是教师的地位、身份、经历、扮演角色等方面不同于学生,所以有时不可能以完全换位的方式走进学生。但是换位思考有它的好处。它可以淡化原本的权威,假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使师生关系变成“我与你”的关系,倾听着学生的话语,经历和体验着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不仅是换位思考有意义,而且需要的可能更多,比如需要移情。移情就是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感情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罗杰斯说,“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教师应该“能整个儿接受学生碰到某一新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这样一种教师能接受学生偶尔显露的冷漠、钻牛角尖的错误想法以及为实现自己目的而做出的艰苦努力。他能接受既干扰又促进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同胞的竞争、对权威的仇视、对个人适宜性的关注”。罗杰斯所描述的这些无疑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甚至可以说就是理解学生的一种表征。

在理解学生的道路上不是平坦,充满荆棘和艰辛困苦,正向有人说:我们理解学生,可惜学生不理解老师!所以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时就需要宽容出场,宽容是对别人的过错和缺点予以原谅,不予计较。学生的过错和缺点,如果不是故意的,如果不至于影响别的同学,如果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就给学生一次改错的机会。当然,这不是一味纵容学生,宽容应该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在教师的宽容下,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释然”的感觉,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理解的法则中,理解自我与理解他人是密切相连的,要理解他人往往需要理解自我。教师要理解学生,就必须加强自我理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说到底,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或者说理解自我,就是不断排除误解,消解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而理解自我除了需要一般意义上的解读之外,还需要有内在体验、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等。通过自我理解,教师内心就能得到一种愉悦,产生良好的心境。由于这种良好的心境不断向外投射与放大,教师便可能以阳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简单地说,理解了自我,就容易理解别人。

与此相关的是自我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方式方法等,从而增加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有自觉的反思意识。既要深刻认识到反思的价值和意义,知晓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识错纠偏的道理;同时还要能自觉地把反思与良心或责任感结合起来,意识到不反思便难以充分地尽职尽责;另外还要使自己的反思行为习惯化。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正反思、负反思能力。借助经验对自身主体性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以及以特定理论为根据进行相对理性的反思,能够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己的不合理性,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

在我们说要理解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是否具备了上述诸种条件,并且通过积极努力去清扫理解上的种种障碍。比如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学生在儿童、少年或青年阶段,乃是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教师必须有这类知识,但是许多教师缺乏这种训练。再有就是主观判断。对于学生的处理,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见为根据,而不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总是忽视变化的情境,在学生发生一次过失之后,便作普遍化的推论,而不考虑在某种环境下发生、在他种环境中则不会发生的情况。学生有时偶然发生一次错误事件;本不可以当作定论,可是有的教师往往不调查真相,不搜集证据,不考量其他相关的情形,便轻而易举地作出结论,是不符合事实的。最为有害的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有时教师的心境不佳,便在学生方面寻找机会加以发泄,以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这类违反教学伦理的行为都是与理解学生格格不入的,都不利于对学生的理解,是应该彻底清除的。

可是说,理解学生,就是上帝信徒手中的:“五饼三鱼”

三、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法则。帮助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帮助,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等几个方面,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的信心。

现在的学生学习难,也确实有许多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学习,原因虽有多种,但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不难得出,凡感到难学或不愿学者,(学困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误区:

首先是基础知识和能力不足。

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需要有一定语文、数学等基础,还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描述现象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微观运动过程分析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一般能力,还要逐渐形成特殊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等。这些能力要伴随学习而发展。学习过程中只学知识不培养和发展能力,就学不好知识。再有就是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有:只听讲不看书 、只喜欢看试验或做实、不做笔记或不知道该记什么、不做复习、作业拖拉 、不自己做作业,抄袭答案 。 

如此这些方面存在误区,必然导致学不好,难掌握,进而越发没有兴趣。

回顾自己教学生涯中,如果说还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首先教师自己做到认真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使无疏漏。特别是给学生准备好学案,使学生预习有提纲、听讲有内容、笔记有重点、复习有依据,练习有针对。每节课上课前,先检查学生课堂用具是否准备好,上实验课是否写好预习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上下课均有正规仪式,从不胡乱迁就任凭学生随便乱来。上课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但不允许他们随便乱讲,不允许他们乱喊乱叫,更不能上课睡觉。课上随讲随练,让每个学生动脑、动笔,积极思考踊跃提问答问,及时检查练习和反馈。

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学生笔记,发现有不做笔记的或笔记不全的,令其补写。对随便记一张纸或其他任意一个本子上的,令其誊写到正规的笔记本上。及时适当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和练习,认真批改,肯定优点,指出错误,强调改错。对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作业,责令重做,真到合格为止。

由于学困生忒多,只凭老师个人辅导是弄不过来的,因此准备实行利用学生互教互学,以优带差,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总体教学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并与年级主任、班主任沟通、合作,解决班风、学风。

其次是帮助学困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家常会受到家长的抱怨和责难,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歧视和取笑,他们多有自卑感。在学困生的心目中,老师能不找他麻烦就是好事了,哪还愿 意与老师主动沟通?所以,教师的注意力要有意识地向这些学生偏移,课间多与他们接触,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增加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沟通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始终是真心的。 

我以为,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尤其是面对学困生,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 诚微笑,从而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

真心沟通还包括与家长的沟通,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与家长交流,最好当着学生的面,先列举出学生的优点,这样既给了家长和学生的面子,又帮助学生增添了信心,然后与家长共同商议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请求家长积极配合。 需要诚心去呵护

学困生对学习感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当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开小差时,有的教师喜欢冷不丁地提问,让学生出“洋相”,从而警 示其认真听讲。这种方式最好少用,更不要用在学困生身上。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是多关注少点名,要经常让自己的目光与学生对 接,用目光表达对学生的提醒、鼓励或肯定。

学困生在课堂上常常不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在学生发言有错时,教师也应注意肯定他们在积极思考,同时要 诚心呵护,不能简单地说“错”。

另外,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学生,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上给他们帮助也是很必要地,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能成为一个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过去,我班有一名学生,家里很困难,一度有辍学的想法,假期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村去卖糖葫芦,赚钱交学费,经常穿的衣服不是太小就是很破烂。他的反应慢,学习也很吃力,有些问题我给他讲解好多遍他也理解不了,好在这位同学比较爱学习,我就经常给他补课,对他不理解的问题,我就像给小学生讲课一样,常用一些事物给他做类比,直至他理解。冬天看着他穿着很小的衣服,冻得手都破了,我就拿一些家人穿着太小的衣服给他穿。他的自尊心很强,为了不让他难堪,我有意找他给我帮忙,借机给他一些东西。由于自尊心作怪,他总不要,我就说放在我这里占地方,就当是他帮我忙,替我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他才勉强收下。

在我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帮助下,他学习进步了很多,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以前很腼腆他也变得爱表现起来,上了高中他还当了班干部,班上大小的事他都抢着去做,争着为班上同学服务。现在,他已经在深圳发展,我们在qq上还经常联系,已经把生意做到国外,全家也已经搬到深圳!

人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让她们感觉到了爱,很容易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因为他们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你。这样无形中给了他们适当的帮助。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关爱,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的学习。

四 、发展学生

发展学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所说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广义的发展,是大发展,这个发展,不但在学校起作用,将来走向更高一级的学校,走向社会,都会起作用,这个发展,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的发展,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奠基石。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设定可行的发展目标。

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目标分为大目标,小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设定其自我发展是目标呢?我认为: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的设定也不宜太低,俗话说:“取乎其上,仅得其中;取乎其中,仅得其下”。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正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在订立目标方面,“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二、结合学生的发展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从内容上分,学生计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关注全面,还要兼顾特长。“学生以学为主”,学习内容是制定计划的重点,包括学习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做人;学会各科知识,学会学习;学习理解他人,学会共处;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学会做事。关注全面,是指除了学习以外,还要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包括体育锻炼,各种竞赛,课外阅读,旅游参观,调查访问,影视欣赏,发明创造,人际交往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向实践,向社会,向他人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比如体育,文艺,书法,绘画,设计,科技等,也要列入计划,按照计划,坚持下去,使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

三、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实施计划、实现目标。

目标与计划制定出来以后,我们就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开发各种教育资源,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实施计划、实现目标。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与名人进行精神对话,并从“评选十佳,树立身边”典型入手是切实可行的做法。

其次,我们还可以以上述工作为基础,从评选树立身边典型入手,宣传典型的事迹,让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使其成为激励学子生们奋斗前行的动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其实施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实施,我们实现了班级管理的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自己人生设计的主人,并体会到了自我发展的快乐,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青少年在我们大榆树中学经过三年的艰苦而快乐的磨练,他们头顶上的太阳,一定会更加明亮,他们脚下的路,一定是一条通向远方铺满了盛开鲜花的路!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太阳万古常新。成汤王的浴盆上,也铸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需要改革,正像宋代的王安石所云,天道,尚变也。所以,我们大榆树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会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征取早日将我校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流中学不断的努力奋斗!

大榆树中学 王静东

2012-3-13 20:53:09初稿

2012年3月16日18:02:10修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辽河小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理解,包容,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学更应该如此!

文章评论共[2]个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002)at:2012年03月19日 中午12:49

辽河小虾-回复感谢金川!!!!!!!!!!!!!!!!!!!!!!! at:2012年06月15日 中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