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丁利先生的《鲁院日记》杜波

发表于-2012年04月20日 上午10:08评论-11条

春天里,读丁利先生的《鲁院日记》。

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向前行走!丁利先生的求学路也是这样的,他把人生的体验与精力都融入自已的文学梦想。自丁利在鲁迅文学院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深造的4个月期间,他更是大开眼界,在这样文学殿堂的熏陶感染下,他将思索的触角更深层次地在融入生活与文学创作中。在鲁院每一个日夜、每一次聆听、每一个微笑、每一次交流,每一次记忆都是他对人生深刻的思索和体悟,这其中的人与人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都无时无刻地令丁利先生的情感激发,在沉淀过滤后,付诸笔端——《鲁院日记》便脱颖而出。在《鲁院日记》中,记录了丁利先生在鲁院四个月中所创作了73篇日记、24万余字、111张珍贵影像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位鲁院同学的签名,涉及名家近百人,他是鲁院成立60周年的亲历者,又经历新旧鲁院的乔迁,他也是鲁院自建院以来,唯一以鲁院学习生活为背景创作完成一本文学笔记、生活笔记、心灵笔记的学员。这其中记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所感,这样的感触、感悟、感知、感受,记录了他对文学更真实,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是的,图文并茂的《鲁院日记》是丁利先生献给中国文学,献给鲁院、献给故乡白城和他的学友、朋友、亲人最好的礼物。

朝圣,只为求索。这一直是丁利每天所做的主题,学习是一种习惯之后的惯性,承载事业重托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而且要有过硬的本领。在鲁院的每一天,他也是这般执着地投入学习,文集中《生命因读书而丰盈》与《难忘的拜师会》、《有书作伴》、《寻找文学的力量》、《门里门外》等等都验证与体验了作者朝圣文学,感恩社会而孜孜不倦的求索之余的思索,还有对师与书的理解与敬畏也深入溶解在他的文字里,也在学习和读书中获得的书的真实价值,尤其是他对文学创作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情感的投入,更再现作者一路走来的体验和真切的阐述,这些作者都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也彰显丁利先生个人成长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学习是立身之本,把读书作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唯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创造未来。而在作者学习期间的几次采风实践活动的场景中,也是作者实践学习过程的验证。例如《寂寞鲁迅故居》,文中描写鲁迅故居的历史,这个小四合院里,在那盏煤油灯下,鲁迅创作了一篇篇不朽之作的感慨与对那一段历史的感怀。而大自然对作者的心灵有着无限的陶冶力量,在《芙蓉镇——出山路》、《鞭溪——回头路 》、《张家界,下山路》、《凤凰古城神秘路》这3篇文章都以“路“为主体,而路路皆不同,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这些路都不乏思想沉淀而迸发的火花,而这些都印证了他每一种深化升华的心境,每一种心境下都铭刻着他对万物的思索与学习态度的高度,这也使得他的许多散文都生成了深切而有质地的文学艺术。

在读《鲁院日记》中,我还发现这本书中所阐述与诠释的社会价值,一种人生价值的考量,尤其是对当下青少年写作的困惑与方向感的调节与启蒙中拨云见雾,这种价值也始终贯穿于整部书中,这样的细节需要读者用心阅读,推敲与透悟才能感同,《鲁院日记》中的几个章节中,都有我们青少年学习借鉴的东西,这体现在作者在鲁院的日日夜夜里,记录了向名家名师学习交流的细节,难忘的友谊,以及鲁院传统的学风和教风,尤其作者《从农院到鲁院》后代记中就直接将把这样的主题抛出“没有上过大学的我,17岁开始写作梦想有机会去大学读书,30年后,命运恩赐了我这个机遇,2010年初秋,被吉林省作协派到鲁迅文学院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在鲁院的120个日日夜夜,我在想是谁圆了我的“大学梦”。从农院到鲁院的丁利先生给人怎样一种启示与启迪呢?丁利先生是这样说的“农家院落到鲁院,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与和谐,在我走过的30多个春秋历程里,从“教师梦”、“记者梦” 、“作家梦” 又实现了“大学梦”,一路拾起的风景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还让我明白了一个文者应该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而这些也势必影响,启迪时下的青少年,对学业、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新的态度与觉醒。

我始终认为态度的认知是一种智慧,这种认知的关键也决定《鲁院日记》的精神高度的属性。在《鲁院日记》还有这样的记录《走进鲁院》结尾句中是这样写到的“对我来说,重做学生,该是此生莫大的幸运和幸福。”这句话足以诠释涵盖了丁利先生把自我放在一个学生而不是炫耀的阶梯上,这种谦虚的心态也是丁利先生通往成功路上不可缺失的因素,这样的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高度的直击。在《初识铁凝》中是这样叙述的“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铁凝主[xi]没有官腔官架,也没有大家的盛气凌人,她说按教学计划,要给我们讲一节大课,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最直接最纯粹,也是最真切真实的体现中国作协与领导一种姿态,一种对待文学的尊重与恳诚,这正是丁利先生为之震撼的,而在现实与迷失的临界点的今天,又有几人能做到像铁凝主[xi]这样的高度呢?丁利先生在这笔墨之间,掩涵了很多,为师,为领导者尚且如此,作为学院的学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呢?“ 短短的一个小时,铁凝主[xi]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和蔼可亲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魅力,就像姐姐一样,给了鲁院第14届新学员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相信,这力量会温暖我们4个月,一个冬天,乃至漫漫一生的历程。”中国作协有这样一位主[xi],中国有这样一所新鲁院,作者在接触这最初的一刻,在他心里都烙下深刻的印痕,铁凝在鲁院的出现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淳朴的震撼。“跳出文学看文学”是他从鲁院回来后一直说的话,而这句话的真实与真正含义,是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一个重要的部分,而这些是凭藉的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热爱生命与文学的标注。这样的“鲁院高度”来自于中国作协的领导与老师的零距离接触后所感悟的文学境界与文学素养。通过这次学习作者无论在精神高度与学习高度都有的质地改观,这才是他学习回来后的最大收获与慰藉。而丁利先生能悟其深、悟其真、能悟远,能悟透,才为真也,也更是此中难能可贵之中的真谛。

是的,从萌芽到成长、从农娃到教师、从学新闻到继续文学梦想、从乡村到白城再到鲁院。丁利先生一直感恩着亲人、朋友、师长,感恩这个时代、感恩着鲁院给他带来的那份亲切与深刻。丁利先生在白城人民广播电台《文化e百度》“文化茶座”访谈录节目中也无不感慨的说“走进鲁院,应该说是个意外的收获,以前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个培养、培训作家的学校,对我这个近50岁的人来说,有这么一次学习、深造的机会是个意外惊喜”。丁利先生在鲁院的导师、《中国作家》主编拜尔?米吉提先生在《鲁院日记》序中这样评价《鲁院日记》的“首先,作品充满了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文学情。其次,作品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对善恶、对文学富有的感悟”,而这样真实,恰恰是《鲁院日记》的精神主旨所体现的最大亮点,而我们并不只是旁观者,该怎样借着《鲁院日记》察觉到自己的文学方向,并努力将它们牢牢抓住这个精神深度实质才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社会需要这样精神与行动的延续与继承,丁利先生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这方向前进,并高举这鲜明而有特色的个性的文学旗帜。在春天里,读丁利先生的《鲁院日记》,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与行动去探索与追求,朝圣春天呢……

2012年4月8日 于白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杜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海晴空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一本优秀的书籍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平生经历及思想觉悟。一篇好的读后感则会为我们带来全面的视觉感受。本篇读后感从作者在鲁院的经历着手,详细地介绍该书的写作意图及写作特色,令我们了解到了这本书的艺术价值,从而产生了想要一睹为快的兴趣,实在是一篇不得不读的观后感。欣赏观点独特,语言清晰的美文,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1]个
梦海晴空-评论

(:011)欣赏精彩全面的读后感,不知道哪里有卖这本书?呵呵,问好杜波,好久不见,请安了!at:2012年04月20日 上午11:58

杜波-回复呵呵 问好问好 真的是好久不见了 你还好吧!您要喜欢 可以直接联系丁先生QQ 313291563 at:2012年04月20日 中午2:24

梦海晴空-回复嗯,谢谢了,我问一下他。有空常来哦,喜欢你的诗,好让我学习一下! at:2012年04月21日 早上9:17

绍庆-评论

欣赏朋友美文,中午好。(:012)(:012)(:012)(:012)at:2012年04月20日 中午1:55

杜波-回复问候朋友 at:2012年04月20日 中午2:26

郑佳仪-评论

杜大哥好,好久不见了。(:003)at:2012年04月20日 中午2:06

杜波-回复嘿嘿,问好佳仪,好想大家! at:2012年04月20日 中午2:25

心无垠-评论

(:011)(:012)丁利先生不简单哦!兄弟这番书评更是厉害哦~~这样的读后感极具亲切力和感染力,让爱文学、文字的人向往仰视哦~~欣赏问好了兄弟~at:2012年04月20日 下午4:11

杜波-回复久违了姐姐!您说的不错 丁先生去确实有文采! at:2012年04月20日 下午6:49

文清-评论

聆听春天的声音,愿春风吹来阵阵好运,祝朋友春安!at:2012年04月20日 晚上9:24

杜波-回复许久不见 问候姐姐! at:2012年05月27日 早上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