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二上北川古蔺之子

发表于-2012年05月02日 中午2:36评论-4条

二上北川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去年元月,第一次到北川,是学校党总支组织去的。去的时候是冬天,冷风嗖嗖,北川新城除了北川中学进驻外,老百姓还居住在老城,当是繁华区的“巴拿恰”显得冷清,只有极少的观光者;今年4月29日,二上北川,是和妻子、女儿一块驱车前去的。晴和天气,不冷不热。北川新城同去年一样洁净、古朴、稳重,所不同的是有生机,挺热闹,到处绿树成阴,花团锦簇,游人如织。

我们玩的地方有巴拿恰广场、抗震纪念园和禹王桥。

“巴拿恰”是北川新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北川新县城文化中心主轴上,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和北川文化中心,总占地面积7.56公顷,建筑面积7.64万㎡,可使用商业面积5万㎡,全长582米,宽130米,由a、b、c三个区域、27栋单体建筑、9座碉楼和1个大型广场等羌族标志性风貌特色建筑群组成,集羌族特色文化展示、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川西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

进入“巴拿恰”,你会感受到浓郁的羌族风情,不单是羊角装饰,不单是碉楼,不单是名小吃,不单是土特产,单是羌人刺绣服装,就能让你留恋不已。

在巴拿恰广场,我们有幸目睹了民间雕刻艺术家杨三精心创作的一组大型乌木根雕艺术作品《心碑》,该作品以北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背景,以珍贵乌木为原材料,通过不同的雕刻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生动地刻画人物,深情地描写感情,深刻地挖掘人性,真诚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生死观、道德观、爱情观和价值观,塑造出令人难忘的群体形象。作品共有八组,分别是《任何困难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多难兴邦》、《生死求援》、《浴火生, 众心齐》、《温暖满人间》、《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艰苦奋斗 重建家园》、《感恩祖国》。每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感人场景。《心碑》是杨三先生历时三年精心创作而成,成组作品在唤起人们对特大地震疼痛记忆的同时,更着力刻画并展示出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北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巴拿恰广场,我们一家人品尝了乔面和乔面凉粉。

在巴拿恰广场,我们一家人乘电梯上了十层高的哨楼。站在哨台上,不仅可以俯瞰北川新城全景,还可远眺安昌河远景。

在巴拿恰广场,我们还观赏了一场商家自办t型走秀表演。

在抗震纪念园,我们除了能感受绿草绿树杂花睡莲的秀美外,还可感受纪念碑所表现的壮美。在这里除了获得宁静,还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悲壮的力量,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

禹王桥我们停留的时间也不短。

禹王桥位于禹王广场,和巴拿恰遥遥相对。

禹王桥是跨安昌河的三孔钢筋混凝土箱型桥楼合一的连拱桥,桥梁总长二百零四点二米,宽十二点六米,高十三米,桥梁面积2700平方米,桥两端为充分体现羌族风情和大禹文化的羌族传统碉楼。禹王桥是一座风雨廊桥,西接安北公路,东连羌族特色商业街。中间为走道,两侧为店铺。

桥中心的大壁上有一组“禹王传说”的图画,有“天赐神器”“禹王锁蛟”“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形象生动,逼真引人。

禹王桥上人流如水,店铺内外人头攒动。

在禹王桥上,妻子、女儿选了些饰物,还买了印度香。

在禹王桥上,我们一家人喝茶观景享受河风,实在是自在。

……

两次上北川,都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北川的浴火重生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如今的新北川,地处安昌镇,“安昌”两字寓意着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北川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泪水,更有欢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灾后重建
新北川带给我们的是积极热情的关注
与新征程奋发的幸福感动
浴火重生,这是多么大的欣慰呀

文章评论共[4]个
千古柔情-评论

朴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新生代力量。拜读佳作,问好作者!at:2012年05月02日 下午4:50

绍庆-评论

(:012)(:012)拜读佳作,问好朋友!(:012)(:012)at:2012年05月02日 晚上10:33

文清-评论

聆听春天的声音,愿春风吹来阵阵好运,祝朋友春安!at:2012年05月03日 晚上9:27

福洋-评论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at:2012年05月05日 凌晨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