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感悟《桃花源记》平淡S

发表于-2012年05月05日 上午11:18评论-2条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又读此文。再次感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之盛”胜景之比仙境。人在大山怀抱其中,远望山之葱郁,静听鸟语虫鸣,近良田稼穑,观池鱼戏水,步田间交通,闻鸡犬鸭鹅之声,卧看日月星辰,体感风霜雨露……神情气爽,悠闲自得,遐想连连。再望屋宇整齐,土地平坦,山峦温柔,风光如诗,风景如画,和谐劳作,生活恬静和美快乐,无不令人平淡之人向往。现之人居,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四壁冷戚;灯红酒绿,淫欲四荡,物欲横流;权贵争霸之风弥漫,阴险狡诈笼罩;空巢老人无依,留守孩童无顾;看家女子寂寞,外出男士疯狂。虽处改革盛世,你为钱奔波,我为权膨胀。平民百姓工作压力之大,政府官员勾心斗角之狂;贫富不公,假冒伪劣,物价飞涨,百毒食品,原配不做主,小三使霸权;道理在钱,法理在权;就业之好是富有权贵人之专利……人情冷栗,道德沦丧,真善美已经淡化,假丑恶已经被浓抹。虽百姓多为“丰衣足食,”无安居何以乐业?何有世外桃源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美在自然,美在和谐。再看而今,污烟四起,污水漫流,病毒新异,生态失衡。鸡鸭鹅无绿色,鱼蟹虾无绿色;稼穑农药之重,果蔬农药之浓;无比桃源之家设酒杀鸡作食。再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待人之真情盛情的淳朴与和美。桃源之文中有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一是告诉渔人不要告知外人桃源之所在;二是告知渔人即使你告诉他人桃源之所在,他人也不会找到桃源之家境。然而渔人却“处处志之。”可见,渔人不守信道。还好“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验证了文中的“绝境”与“不足为外人道也。”后遂无问津者——原因有二:一是他人去了也白去,找不到桃源;二是刘子骥去了未果而病终,叠加迷信色彩。唯有作者通过寻觅者的“未果”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是作者驾驭现实生活的信道来反映桃源之外之人虚伪奸诈。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又见,作者以权贵之太守之贪婪作一暗笔之起,来反映社会等级之分之严重:权贵霸道,欺凌压榨百姓。进一步点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明示了皆因战乱,霸权,等级,杂税等之情,使人不得不离开杂世繁尘。携子带妻寻觅一片清净安逸祥和的天地。同时,作者也深刻地揭示了桃源之人的人性美和桃源之外的人性恶。更进步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与社会体制之间的关联。

作者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升华了无剥削无欺凌,人人劳作与世无争的怡然自乐的主题。就作者的回光幻影,虚无缥缈的理想的仙境,反映了作者渴望躬耕自资祥和安定生活。

至于作者逃避现实,乐命安天等消极的思想,就不以语评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平淡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世外桃源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作者感悟《桃花源记》,对比当今社会,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002)(:012)(:012)at:2012年05月05日 晚上9:06

水哥来了-评论

我以为传世之作不是逃避现实,乐命安天等消极思想的延伸,相反,作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向往本身没有错,错在人类本身......at:2012年05月06日 晚上8:06